医院|无处可去的心理疾病患者:“开放式病房”三年关闭潮( 四 )


在开放式病房的管理当中 , 医护人员最担心的是病人的安全 。 杨程翔说 , “在我们科(的开放式病房) , 时不时会有病人偷偷跑出去 , 家属追也追不上” 。
而且 , 并不是所有专科医院都负担得起开放式病房 , 它对于医院的经济实力有更高的要求 。 开放式病房既扩大了患者的活动范围 , 同时也扩大了医院的管理范围 , 由此带来更高人力物力成本 。
在现有的精神科开放式病房里 , 不同医院的开放程度也有所参差 。 2017年 ,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住院部开设开放式病房 , 预想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后可以有家属陪护照料 , 患者的活动范围不受限制 , 可自由活动 。
但该院的工作人员杨羯告诉八点健闻 ,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 由于接收的病人大多是青少年双向、抑郁患者 , 多为非自愿入院 , 医生评估后大多存在较高的自伤自杀、外逃等风险 , 所以只开放了家属陪护 , 未真正实现开放式的自由进出 。
开放式病房的探索还处在走一步退半步的迂回前进中 。 杨羯说 , 相较于以往的精神类专科医院而言 , 现有模式确实是开放了 。 对家属开放 , 让家属可以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来 。 对外界开放 ,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通讯工具跟外界保持联络 , 外界同行也可以进行参访 。 但如果是去标签化 , 将精神科的管理跟其他普通科室类同起来 , 可以自由进出的话 , 那确实还没开放到那种程度 。
驱散的大雾似有卷土重来之势 。 近三年 , 许多开放式病房暂停接收病人 。
在供需的天秤上 , 供给一端高高翘起 , 需求一端不断加码 。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 , 疫情的第一年 , 估算全球的焦虑症患者增加了七千万到九千万 , 抑郁症患者增加了五千万到六千万 , 失眠障碍的患者增加了1亿以上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院长陆林曾告诉媒体 , 全球很多人可能在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里 , 面临着应激后焦虑、应激后抑郁、应激后社会交往问题 。 特别是青少年 , 因为长期缺少与同伴的交流 , 将来成人后有可能面临着社会交往的不协调甚至缺陷 。
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心理病房主任杨兴洁也告诉八点健闻 , 寒暑假期间 , 儿童病房的床位变得十分紧张 , 甚至需要提前预约 。
供需的天秤失衡 , 那需要进入开放式病房的李深们要到哪里去住院?
张雨箫、唐卓雅丨撰稿
李 琳丨责编
【医院|无处可去的心理疾病患者:“开放式病房”三年关闭潮】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