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带着水田气息的美味

这个季节的武汉 , 在菜场和各大超市 , 正在上市一种清脆修长 , 白皙嫩滑 , 带着水田新鲜气味的美味 。
它是茭白 。生长在水田里 , 能够被像水稻一样种植的茭白 , 是充斥着水乡情味的食物 。多水的江南是茭白的故乡 , 苏州人把它和其他七种水生植物一起称为“水八仙” , 汉声曾为它出了专著 。作为长江边上的城市 , 武汉人种茭白吃茭白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几百年 。

可现实生活中 , 在武汉的各大酒店和餐馆里 , 很少有推出以茭白为主料的菜品 。在大厨的食谱里 , 茭白也一直是一道配菜 , 是上不了正席 。茭白似乎总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 , 只有懂得“时令” , 注重“尝鲜”的家庭主妇 , 会在这个季节捧回这样水灵灵的蔬菜 , 让舌头感受到时鲜的气息 。
古人的讲究
茭白原产我国及东南亚 , 但作为蔬菜栽培的 , 只有我国和越南 , 其中又以中国栽培最早 。
茭白从唐朝开始就被人们广泛种植 , 而茭白的种子就是我们的五谷之一 。
清代大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杂素菜单中有茭白的做法:“茭白炒肉 , 炒鸡俱可 。切整段 , 酱醋炙之尤佳 。煨肉亦佳 , 须切片 , 以寸为度 , 初出瘦细者无味 。”才子对做茭白还是颇有心得的 , 刀工也讲究 , 以寸为度 。切菜赶刀长不过寸 , 是配菜的讲究 。
清人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也有茭白做法的记载:“菰俗名茭白 , 切拐刀块 。以开水过 , 加酱油、醋 , 殊有水乡风味 。切拐刀块 , 以高汤加盐 , 料酒煨之 , 亦清腴 。切芡刀块 , 以油灼之 , 搭芡起锅 , 亦脆美 。”
这位翰林院侍读学士 , 对烹饪茭白更有研究 。光是刀口就讲了“拐刀块”、“芡刀块” , “搭芡起锅”也绝对是厨行专业用语 , 想必他在当时做的茭白一定是“色、香、味、形、器”五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
此外 , 同时期的《调鼎集》在卷七蔬菜部也收录了拌茭白、茭白烧肉、炒茭白、茭白酥、茭白脯、糖醋茭白、酱茭白、酱油浸茭白等做法达八样之多 。
家庭餐桌上的时令美味
在武汉 , 说茭白一般人可能要感到陌生 , 老百姓更习惯称之为“篙笆” 。每年4月到11月间菜场里就会大量出现这样水嫩爽滑的蔬菜 。
通常茭白上市期很长 , 从初夏到深秋 , 一直都有着吃 。根据不同的上市季节 , 茭白又分为夏茭、梅茭、秋茭 。当年8月——11月采收的茭白称为秋茭 , 口感要比夏茭和梅茭好上很多 , 鲜、嫩 , 还有点甜 , 这也是武汉人更常吃到的品种 。
经常看到往来于菜场中 , 购菜的中年家庭妇女是买菜的高手 , 购买茭白时他们都会选购那些没有剥外壳的茭白 。如要购已剥去外壳的茭白 , 也会先闻闻是否有刺鼻的气味 , 并观察外表是否过于白亮、鲜艳 , 有时舔一下茭白是否带甜味 , 品一下肉心是否有灰心和黑心 , 只有这样呈现在家庭餐桌上的时令美味 , 才会得到家庭成员的满意 。
在湖北人的饮食习惯里 , 清淡精巧有之 , 浓油赤酱也有之 。在一般家庭主妇的厨房里 , 茭白可以只用油盐清炒 , 也能以酱油白糖浓浓地煨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