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一种责任 更是一份认可

黑膏药属祖国医学外治法膏剂的一种 , 外用黑膏药贴治疾病 , 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被列入中医五大剂型之一 , 是中华医药文化的一枝奇葩 。 膏药贴治疾病具有使用方便、药效持久、疗效确切、毒性及不良反应甚微等优点 。 “万医堂膏药”制作技艺源起于清光绪年间(1906) , 由创始人刘文斌先生所研制的一套独特的黑膏药配方 。 万医堂膏药是一种专门用于骨伤科外用敷贴的传统黑膏药 。
传承是一种责任 更是一份认可
文章图片
传承是一种责任 更是一份认可
文章图片
传承是一种责任 更是一份认可
文章图片
万医堂膏药发明于1906年 , 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 。 创始人刘文斌根据“冯氏锦囊秘录”中的羌活汤、五痹汤、虎骨丸、二妙散等医方治痹症原理 , 总结研制出自己独到的膏药配方 , 解决了不能服药的骨关节病人 , 直接贴敷见效很快 。 他发现膏药关键在于熬制 , 独创熬法:春3天、夏5天、秋7天、冬10天 , 制成的膏药黑如碳、细如发、亮如镜 , 被患者纷纷称赞 , 大家亲切称之为“刘家膏药” 。
万医堂膏药配方独特 , 由植物油、药料与红丹化合而成 , 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 , 应用时加热 , 使膏药微熔 。 其制作过程严格按照古法技艺由纯手工精制——药料在纯香油中浸泡、桑木为燃料炸药、下丹、收膏、去毒、烊膏、摊涂、加药等十余个步骤——工艺繁杂 , 技艺精湛 , 特别是要求掌握炼油中“挂丝”、“滴油成珠” , 收膏时的“老嫩度”及摊涂过程的“圆而不溢”等关键技术 。
万医堂膏药从方剂配比、中草药采集都有严格的要求 。 不同的时间、气候、温度都会影响黑膏药的疗效 , 有些中草药需在春天采集 , 有些则需在细雨蒙蒙的夏季 , 还有些必须在深秋 , 或是在冬季大山阴面采集 。
“在传统的黑膏药制作过程中 , 既要掌握温度、时间 , 又要掌握药膏的粘度、颜色、气味 , 既要让它粘而易揭 , 又能使其拔丝一米多长如同少女长发细而不断 , 这些只有遵循严谨的传统工艺和独特秘传炮制方法才能得到 。 每副膏药都要经过20多道工艺 , 炮制时间长达2个多月才能完成 。 ”万医堂膏药传承人介绍说 。
“药材咱们要用地道的 , 火候也要把握好 , 啥时候放啥药一定要记牢 , 这样熬出来的膏药才能治病!”“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 , 你们一定要传下去 , 要遵守咱们的医道 , 不能丢咱祖宗的脸!”虽然过去多年 , 但是祖父这些话语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着 , 激励着我 。
我是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万医堂膏药第五代传承人 。 我的先辈经过多次尝试 , 创制了一个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外用膏方 , 后来 , 经过历代传承人的精研及验证 , 传承至今已110余年 。 刘现军如是说 , 刘氏传承人秉承悬壶济世、妙手仁心之祖训 , 用心做药 , 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 。
一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 相信大家脑海里想到的肯定是难以传承 , 曲高和寡 。 如何保护非遗文化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 万医堂膏药作为中医药行业中的“非遗” , 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 , 也将对“非遗”文化的弘扬践行到了实际行动中 。
传承是一种责任 更是一份认可】家传的膏药熬制方法是 , 沿用原始的熬制流程及工艺 , 选用地道中药材依次放入容器内 , 反复翻搅 , 采用文火熬制 , 且药物不糊容器底部 , 将药汤熬制成膏状即可 。 熬制过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体力 , 火候的控制及加药的时辰都很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