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处方权的门诊,开了 5 年

送走今早第一位前来咨询的患者 , 也是最后一位患者 , 张媛(化名)所在的诊室又恢复了冷清 。 这样的宁静在这所日接诊量约五千人次的三甲医院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 但却是这个门诊成立五年来的日常 。
张媛是一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药师 , 每周五上午会在院内的药学门诊坐诊 , 主要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 「起初门诊的设置是一上午放号20个 , 现在一天能有三五个人来咨询就算人多了 , 大部分时间诊室都是空的 。 」张媛笑着说 , 「有的时候也不怨患者不知道 。 门诊刚建立的时候 , 连医院里的医生都不知道 , 药学部还成立了这个门诊 。 」
她有时候也会忍不住问自己:「连患者都没有 , 这样的门诊真的还有开设的必要吗?」
门诊开设5年 , 每天接诊量不到5人
药学门诊的主要工作内容 , 从字面即可略知一二 。 在接诊流程上 , 药学门诊与医师出诊的普通门诊别无二致 , 只不过所有的服务内容都围绕着「合理用药」进行展开 。
一个没有处方权的门诊,开了 5 年
文章图片
药学门诊接诊流程图
图源:广东省药学会《药学门诊试行标准》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副主任药师邓艳辉介绍道:「除了解决患者用药方面的问题 , 最大的不同 , 我认为是患者个人用药档案的建立 。 尤其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或较长时间内进行药物治疗管理的患者 , 我们会全面评估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 , 包括依从性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剂量调整情况等 , 以确保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同时也方便后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与管理 。 而医生一天的门诊量大 , 平均问诊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 , 短时间内更没法在药物治疗管理这方面做到这么详尽细致 。 」
除了保障合理用药、分担诊疗压力 , 结合DRGs减轻医保部门和患者疾病治疗的经济负担 , 也是药学门诊最初的开设目的之一 。 国内多家药学门诊的参照模型 , 来自于国际上比较先进且普遍推崇的药物治疗管理门诊(MedicationTherapyManagementClinic , MTMC) 。 在美国 , MTMC可以减少50~60%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 , 并避免450亿美元的直接医疗费用 。 [1]
但美好的愿景却在现实之中碰壁 。 国内一项研究调查了143所医院对于药学门诊的开展情况[2] , 其中 , 有20家医院早在2017年就已经成立药学门诊 , 但每周的平均门诊量仅有22.5例 。 不少临床药师也坦言 , 除了少部分医院的药学门诊能做出成绩 , 大部分都难逃冷清的现实 。
邓艳辉所在的广东省曾在全国率先开展药学门诊 , 省药学会不仅确立了完备的门诊建设标准 , 也会定期为药师举办药物治疗管理相关的培训学习 。 即使如此 , 她也表示 , 除了一部分老年患者、肿瘤患者及孕产妇等有特殊用药需求的人群 , 能主动来到药学门诊咨询的患者并不多 。
「我们医院的药学门诊不收取诊费 , 每天也就不到5个人来 , 本身知道的人就很少 。 加上很多患者会觉得 , 既然平时都是医生开药 , 那么有问题直接去问医生就好了 , 为什么还要单独再去药学门诊?」张媛说道 。
而在江浙沪地区某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何梦瑶(化名)看来 , 与其说是大众对于药学门诊的认知度不够 , 更不如说是大众对于药师的认可度还不高 。 「我会觉得说其实是我们很多药师的专业能力还达不到要求 。 因为医生接诊的环节里面本身也包含开处方和用药教育 , 很多患者遇到用药的问题肯定第一时间会去找医生进行咨询 。 」
根据一篇2021年发表在中国药学杂志的调查[3]显示 , 在172家开设药学门诊的三甲医院中 , 仅有46家医院线上挂号系统或网页明确标注了出诊药师的资质 。 不仅如此 , 由于大部分地区仍然门诊缺少建设标准 , 医院实际出诊的药师水平也参差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