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DRG/DIP下的内科:亏损缩水,“大门诊小病房”是新出路?

运动|DRG/DIP下的内科:亏损缩水,“大门诊小病房”是新出路?

任何一场大方向正确的系统改革 , 总有一部分关联方难免成为利益受损者 。 在DRG/DIP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浪潮中 , 内科似乎正在成为这个“受损者” 。
一位医疗界人士说 , 在DRG/DIP下 , 内科正在亏损中“缩水” 。
一位内科医生说 , 目前医院执行两年DRG , 内科持续“缩水” , 停滞不前将是必然结果 。
不管是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 , 还是 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 , 很大程度上都倾向于病种越单纯越好 , 病种越复杂越难办 。 在新的支付方式下 , 内科天然就有劣势 。

几年下来 , 每当谈及DRG/DIP , 外科和内科近乎分别成了“赚钱”和“亏钱”的代名词 。
在与多位内科医生对话后我们发现 , 慢性病为主的一些内科科室收入缩水、床位削减 。 但在变革浪潮下 , 这些内科的挣扎显得寂寂无声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在“害怕亏损”的阴影下 , 为了更高的分数 , 在准确诊断与过度治疗之间 , 部分内科医生不免出现诊断的“动作变形” 。 这种变形难以监管 , 而且拉扯着内科医生们的良心 。
甚至有一位呼吸内科的医生说 , “就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 前面的人都站起来了 , 你如果不站起来 , 就看不到电影了 。 ”
若以更乐观的目光审视 , 内科自身的发展本就来到变革的十字路口 。 DRG/DIP不过是一股倒逼的压力 , 无论是“大门诊小病房”模式 , 抑或“内科外科化” , 内科的各个科室 , 要趟出一条新路来 。
亏钱 , 缩水 , 被削减床位比起外科 , DRG/DIP下 , 内科是亏钱的“主力” 。
这种情形下 , 再伴随着一些医院把科室亏损和个人薪酬挂钩 , 内科的科室亏损 , 会直接传导为“内科医生个人利益受损” 。
去年年初 , 浙江省一家三甲医院的心内科 , 就曾因执行DRG后科室出现亏损 , 亏损的部分要由科内医生分摊 , 最后导致医生大幅降薪 , 一度要罢工 。
DRG/DIP执行下 , 一些医院将绩效与医生薪酬挂钩是公开的秘密 。 即使医保局发文明令严禁下达创收指标 , 医护薪酬与科室收入不得直接挂钩 , 但不少医院仍然阳奉阴违 , 临床科室在改革指挥棒下 , 有时不得不像会计工作室般精打细算 。
广西某地医保局的相关人员告诉八点健闻 , 医疗机构将DRG/DIP的盈余奖励与医生绩效直接挂钩 , 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 但在不少医院确有其事 。
好在并非所有的医院都把亏损和医生绩效挂钩 。 北方一家三甲医院康复科主任余燕说 , DRG后康复科亏钱 , 这是全国康复科面临的普遍情况 , 但她所在的医院里 , 个人收入并不会受到影响 , “不然医生更没法干了” 。
【运动|DRG/DIP下的内科:亏损缩水,“大门诊小病房”是新出路?】不与绩效挂钩缓解了一部分改革带来的焦虑 。 但是 , 当内科普遍亏钱的状况无法扭转时 , 内科的医生们还是频频感到心力交瘁 。
在一家三甲医院里 , 神经内科医生张敏发现 , 自从2022年医院执行DRG后 , 神经内科里病人收得越多 , 科室就亏得越多 。 张敏的困境是 , “大部分神经内科病人很难满足高分病组的付费标准 , 但低分的付费标准 , 又无法覆盖病人住院的各种开销” 。
而张敏所在的神经内科 , 排名前十的病种大多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 病人入组时 , 大部分都满足不了高分付费的标准 。
以急性脑梗死为例 , 符合溶栓或者取栓条件的可以进行溶栓、取栓治疗 , “溶栓治疗的DRG点值是比较高且合理的 , 但能在溶栓时间窗内到达医院得到治疗的患者比例很低 。 如此一来 , 绝大部分‘超时’的患者只能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 , DRG的点值比进行溶栓治疗的低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