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到野菜,遇见春天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清明前后 , 是春天最富诗意的日子 。 1937年 , 《新闻汇报》的一篇散文写道:“在春天 , 那尤其容易找得到菜蔬 。 田岸上生长着绿丛丛 , 嫩鲜鲜 , 可以做极美味的珍品 。 就是大众欢喜吃的 , 也就是大众吃到的‘金花菜、荠菜和马兰头’” 。 的确 , 尝到了野菜 , 也就是遇见了春天 。
尝到野菜,遇见春天
文章图片
岑衡庆摄影作品《清明时节掘野菜》(局部 , 1931年《文华影展》)
春日野菜的“经典三味”
荠菜是不少地区春日野菜食谱的“常客” 。 虽然荠菜的主要上市时节不限于春天 , 但许多人的春日“仪式感” , 全然离不开荠菜加持 。
尝到野菜,遇见春天
文章图片
2020年3月12日 , 合肥 , 市民在春野中挑挖野荠菜 。 视觉中国图
1935年《常识画报》形象描述了荠菜的由来与吃法:“这是一种野生的菜蔬 , 一到春初 , 嫩绿可爱 , 乡村儿童 , 结队挑取 。 或烧菜饭 , 或作羹汤 , 鲜美可口” 。 当然 , 百年前荠菜生长的地方并不限于农村 , 城市里的角角落落也可见荠菜的身影 。 譬如1937年《青年界》杂志的一篇日记 , 就讲述了主人公早晨搭车去天安门、太庙采野生荠菜 , 晚上带着一大包收获回家包荠菜肉馅饺子的“城市野菜体验” 。
尝到野菜,遇见春天
文章图片
1929年上海《儿童世界》杂志漫画
荠菜的食用方法非常多元 , 但最为精华的一类 , 还要属和鸡肉、鲜笋同烧 。 1911年 , 《俞氏空中烹饪:教授班》杂志介绍了春季名菜“荠菜炒鸡片”的烧法:“将鸡胸肉切成薄片 , 拌入盐少许及湿菱粉一汤匙 , 在多量油内爆至脱生 。 即捞起 , 舀起锅内余油 , 留下三汤匙 , 将切片之冬笋投入爆数分钟 。 以斩细之荠菜和入炒一透 , 洒下酒 , 汁汤或水半杯 , 加进盐及糖 , 煮顷刻 。 把爆过之鸡片倾入炒和 , 以余下之一汤匙湿菱粉调入 , 炒透即成” 。 1936年 , 《东南日报》也刊出了一份“素山鸡片”食谱 , 这道菜与“荠菜炒鸡片”颇有“灵魂呼应”:“先以鲜笋切成骨牌片 , 置于油锅内 。 俟熟 , 将稀芡粉略拌之里脊肉片投入 , 稍转侧 , 下荠菜一撮 , 略加点水 , 烹约一分钟 , 则其味鲜美” 。
荠菜之外 , 春日里尤受江南人欢迎的野菜 , 当然还包括马兰头
尝到野菜,遇见春天
文章图片
2021年2月18日 , 南京茶南菜场内的蔬菜摊位上 , 老百姓爱吃的野菜“七头一脑”荠菜、马兰头、香芦蒿等野菜摆在摊位的显眼处 , 不时有市民选购、尝鲜 。 视觉中国图
马兰头最经典的吃法 , 自然是凉拌香干 。 但如果做成腌菜 , 也十分爽口 , 风味不输新鲜之时 。 1925年 , 时希圣主编的《家庭食谱》就记载了“盐马兰头”的加工要领:“马兰头拣好洗净 , 用食盐腌匀 , 隔三五日捞起沥干 , 放入竹匾内待至微干 , 加以茴香装入坛内 , 俟至满坛 , 以柴缏坚塞其坛口 , 然后将坛翻身 , 合于雷盆内 , 加些清水 , 便即成熟” 。 作者也提示称 , 如家中有人突发喉痛症状 , 稍服些“盐马兰头”便可缓解 。
同样 , 另一款闻名于外的江南野菜 , 亦可腌制成独特美味 。 那便是金花菜 , 在一些地区又有“草头”的别名 。 1909年 , 《图画日报》的“营业写真”漫画赞咏道:“腌金花菜滋味好 , 此物乃自太仓到 , 不咸不淡制得鲜 , 生吃熟吃俱佳妙” 。 那么金花菜该如何腌制呢?1929年 , 上海《妇女杂志》公布了一份食谱 , 披露了秘诀:“用剪刀把金花菜最嫩的肥头剪下 , 置木盆中——即脚桶之类 , 加食盐用力搓熟(大约每斤用盐四两) , 把它所含的青汁全部榨出 。 加入姜末少许 , 然后用坛把它层层地装入 , 每装一层中需再置食盐少许 。 装满后把它覆置于稻草灰中 , 约经五十天即可开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