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2017年,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死前一句话惹人深思

衰老|2017年,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死前一句话惹人深思

文章图片

衰老|2017年,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死前一句话惹人深思

文章图片

衰老|2017年,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死前一句话惹人深思

文章图片


人到晚年 , 疾病缠身 , 这时候您会如何选择呢?
有一位老人她毅然选择了通过断食来结束生命 。
陈司寇老师 , 北京101中学教师 , 她的丈夫正是北大著名教授 , 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赵宝煦 。
2012年 , 赵宝煦逝世 , 面对丈夫的“先行一步” , 陈老师坦然接受 , 并表示自己一个人生活得很好 。 她身体健康 , 头脑清楚 , 除了一个每周来两次的清洁工 , 生活基本自理 。
陈司寇老师曾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 随时都可以走 , 没有任何遗憾 。 现在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质量 , 即便明天就走 , 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 。 她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 令人佩服 。

95岁的陈司寇老师 图源网络

一、如何面对疾病与衰老?老年人也要有目标!
【衰老|2017年,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死前一句话惹人深思】面对疾病与衰老 , 陈司寇老师积累了不少经验与心得 , 分享给大家 。
在陈老师看来 , 人到了70岁后就很“难过”了 , 第一是因为病痛 , 一身多病 , 整天不是这儿疼 , 就是那儿疼;第二是因为孤独 , 人老了 , 活动空间小了 , 越来越多待在家里 , 很容易因此抑郁 。
老人是弱势群体 , 身体弱 , 精神也弱 , 难道就应该从此结束这一生?陈老师认为不是 。
她平日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 读书看报做家务 , 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步调 , 后来还爱上了研读《易经》 , 领悟生命的真谛 。
她表示自己这一生已经没有遗憾 , 只要求活着的时候 , 是有质量的活着 。 她认为即便是老年人也要有目标 , 尤其是以下2个:
第一个目标是 , 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 , 过得健康愉快 。
陈老师分享了自己从55岁退休到今年94岁 , 自己40年是如此维持身体健康的 。 她分析自己的类型 , 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 采取食疗 , 保持心理平静 , 学会按摩相应穴位 , 她觉得身体是自己的 , 最好的保健医生就是自己 。
除了注意身体养护 , 也要坚持生活自理 , 同时精神文化也要丰富 。 她认为老年人要培养不同的兴趣 , 让自己活得充实 , 只要每天都有事做 , 就不会感觉到寂寞了 。

第二个目标是 , 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 , 减少自己痛苦 , 避免给他人造成负担 。
生死有命 , 何不坦然面对?陈老师认为 , 要想“走快点” , 首先要做好“走”的准备 , 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 , 无牵无挂 。
在她看来 , 活一天赚一天 , 不在乎数量 , 而看重质量 。 即便后面她被诊断出癌症 , 她也该干嘛就干嘛 , 和癌症“和平共处” 。 老来不怕死 , 就活得轻松 , 生活质量就高 。
许多老人到了晚年 , 还锱铢必较 , 物欲心太重 , 人就会有很多牵挂 , 斤斤计较 , 弄到家犬不宁 。
另外 , 还有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 , 总是搞得内心不愉快 , 到了晚年 , 很多东西不必太在乎 , 心存不满 , 自然就会长感落寂了 。
她认为 , 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 她就快乐了 , 和身边人交往真挚 , 要学会放下自己 , 换位思考 。

二、生命的终点:选择断食离开
2017年4月底 , 陈老师96岁 , 各种疾病接踵而来 , 先是肾癌发作 , 伴随而来的是尿毒症、贫血性腔梗 , 身体脏器衰竭得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