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治“脾虚失眠”的方子!养脾养血,血足神安,又是一条好思路

失眠|治“脾虚失眠”的方子!养脾养血,血足神安,又是一条好思路

文章图片

失眠|治“脾虚失眠”的方子!养脾养血,血足神安,又是一条好思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有人说 , 文老师 , 看了你的科普文说 , 我们获取了不少优秀、实用的中医临床经验 。
其实 , 文老师一直在做的 , 就是想原汁原味地告诉读者 , 真正的中医 , 是怎么治病的 。 这里面 , 当然就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今天 , 我再给你说一则医案故事和验方 。 我相信 , 你看了以后 , 一定深有感触 。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 , 当时50岁 , 是一个干部 , 不说日理万机吧 , 也是异常忙碌 。
后来 , 也许是事儿多闹的 , 他就感觉自己呀 , 经常失眠 , 睡不好觉 , 勉强入睡了则多梦 , 白天头晕 。
为了能改善睡眠 , 他尝试过不少办法 , 诸如朱砂安神丸、养血安神片 , 以及各种西药 , 但效果都不好 。
后来 , 有这么一段 , 其工作量异常庞大 , 失眠症状加剧 , 以至于彻夜不眠 , 心态烦躁 , 而且记不住事儿 , 记性特别差 。 他自己说 , 现在肯定得上了抑郁症 , 搞不好会自杀 。

家人见状 , 连忙带他就医 。 这一次 ,准备投中医 , 喝汤药试试 。
刻诊 , 见患者脉象细弱 , 苔白厚 , 舌质发红 , 面色看上去很不好 , 萎黄 , 整个人肢体疲倦 , 精神萎靡 。 患者自述 , 现在脑袋昏重 , 不清醒 , 记不住事儿 , 食欲不振 , 多吃一点就胀得慌 , 闷闷的 。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 , 医家给开了一张方 。 但见——
党参15克 , 白术10克 , 茯苓20克 , 薏苡仁15克 , 怀山药15克 , 砂仁6克 , 黄连6克 , 陈皮10克 , 酸枣仁20克 , 柏子仁15克 , 桔梗6克 , 远志10克 , 磁石30克 , 炙甘草6克 。
所有这些 , 水煎服 。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20剂以后 , 睡眠等大有好转 。 这时候 , 原方去掉磁石 , 加夜交藤 , 诸药研末装入胶囊服用一个多月 。 最后 , 患者诸证悉平 。
这是2006年 , 在《实用中西医结合》上刊发的验案 。 我看到后 , 觉得颇有价值 , 收藏至今 。
这里面的道理 , 其实很好理解 。
表面看 , 这个患者舌红 , 烦躁 , 睡眠多梦 , 甚至彻夜不眠 。 这似乎是心阴不足而有火热之邪 。
所以 , 患者最初服用朱砂安神丸等 , 有情可原 。
但问题是 , 患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 , 忽视不得 。

这就是 , 脉细弱、面色萎黄、舌苔白厚 , 腹胀纳呆 , 浑身倦怠 。 这一看就知道 , 是脾虚有湿啊 , 对不对?
患者 , 为啥脾虚呢?考虑还是和工作繁多、压力较大有关系 。 中医讲 , 思伤脾 。 过度思虑 , 则脾气郁结 , 所以久而久之造成脾虚有湿 。
脾虚有湿 , 则无以生化气血 。 心阴心血因之而不足 。 这就给心阴亏虚、心火内盛埋下了伏笔 。
所以 , 这个患者的失眠 , 成因非常清晰 。 这就是:过度思虑劳神而伤脾 。 脾虚则心阴心血失养 , 从而造成心中虚火 , 扰及心神 。 它的根源 , 在于脾 。
既然如此 , 那当然就要健脾除湿 , 生化阴血 , 荣养心神了 。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党参15克 , 白术10克 , 茯苓20克 , 薏苡仁15克 , 怀山药15克 , 砂仁6克 , 黄连6克 , 陈皮10克 , 酸枣仁20克 , 柏子仁15克 , 桔梗6克 , 远志10克 , 磁石30克 , 炙甘草6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