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矛盾性失眠:睡觉你不行,戏精第一名

失眠|矛盾性失眠:睡觉你不行,戏精第一名

文章图片

失眠|矛盾性失眠:睡觉你不行,戏精第一名

文章图片

失眠|矛盾性失眠:睡觉你不行,戏精第一名

文章图片

失眠|矛盾性失眠:睡觉你不行,戏精第一名

文章图片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 , 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模样 , 打昏唐僧 , 夺走行囊 , 意欲自去取真经成正果 。
唐僧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 , 看不出真假;托塔天王拿照妖镜照 , 也照不出;又到观音那 , 观音也看不出;最后被佛祖一语道破身份 , 才被真悟空一棒子打死 。

西游记中要打假 , 没想到现实生活中也要打假!
前有美猴王真假难辨 , 今有失眠存真伪之分 。
一般正常人一觉醒来可以分辨自己刚才是否睡着 , 而少部分人却感觉不到自己是否睡着 , 或者感受错误 , 在医学上 , 这种现象被称为睡眠感知障碍 。
它的特征是存在主观失眠感受 , 但客观证据不足 , 比如睡眠监测结果显示整夜睡眠结构完整且睡眠时间足够 , 而且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并没有太受影响 。
敢情是在没事找事喽?
没错!所以睡眠感知障碍也被叫做矛盾性失眠或假性失眠 。

还有这回事?
这种类型约占全部失眠人群的5% , 在儿童中较为少见 , 多出现于青中年 , 其中女性比男性常见 。

烦死了!抽奖抽不中 , 抽病一抽一个准!
到底怎么判断一个人睡没睡着?
判断一个人是否睡着 , 有非医学性和医学性两种判断方法 。
非医学性判断:旁观者的观察
对于人来说 , 睡眠就像一个暂停键 , 按下这个暂停键就等于切断了与周围的联系 , 大脑的工作方式也切换成待机模式 。
真正睡着的人 , 呼吸缓慢而匀称 , 身体完全放松 , 只是偶尔动一下 。
非医学性判断:自我感知
这就是开头提到的 , 人可以分辨自己是否睡着 。
医学性判断:仪器检测
有句话叫做: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
的确 , 如果碰上演技高深的装睡者 , 光凭肉眼不借助任何设备 , 真的很难判断睡着与否 。
除非套上脑波读取设备 , 通过观察出现的脑波图 , 才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不是睡着了 。

睡觉时脑波会呈现出一些不同于清醒状态的特征
人的脑电波可划分为4个波段: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
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是一种低幅快波 , 每秒钟13Hz(β波);
清醒时闭上眼 , 什么事也不想 , 这时的脑电波与睁眼时相比稍高稍慢 , 每秒8~12Hz(α波);
平时犯困 , 所谓的瞌睡期或朦胧期 , 这一阶段脑电图的最大特点就是慢波当中时时会出现一种所谓纺锤形波 , 每秒12~14Hz(介于β波于α波之间) , 一夜中 , 人有一半时间处于这种浅睡眠状态;
睡着后 , 平均每秒4~7HZ(θ波);
进入深睡眠时 , 脑电波频率又会逐渐缓慢 , 振幅变小 , 每秒0.5-3HZ(δ波) , 所以深睡眠又被称为慢波睡眠 。
矛盾性失眠是怎么发生的?
在出现矛盾性失眠之前 , 这类人的确存在一段时间的真实失眠状态 , 而正是那段时间的失眠 , 导致了\uD83D\uDC47:
睡眠结构遭破坏
长时间失眠 , 让脑电波频率变快、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 。
正常的睡眠周期 , 是浅睡眠和深睡眠互相交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