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连翘本草考证――北京至道中医研究院 贾晓周( 三 )


中药连翘本草考证――北京至道中医研究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四、性味归经考证
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其功效密切相关 , 对其“性”的认知 , 不少医家存在分歧 , 所以历代本草记载不尽一致 。 由汉至唐 ,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谓其性“平” , 但自明代以来 , 诸多本草记载其性为“寒”或“微寒” , 也有本草将上述二种见解折中 , 认为其“气平微寒” , 如《本草蒙筌》、《本草品汇精要》、《本草新编》 。 由此可见 , 汉代至唐代古籍记载的金丝桃科连翘的性味平 。 明代及以后记载的木犀科连翘 , 基本倾向于“味苦性寒或微寒” 。 在现代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苦 , 微寒” 。
明代《本草蒙筌》记载其归手少阴经(心)、手足少阳经(三焦、胆)、阳明经(大肠、胃) , 其后多数本草皆从之 , 也有《本草纲目》认为其入少阴(心)经、厥阴(心包 , 肝)经 。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其入心、肺、小肠经(详见表1) 。
表1古代本草有关连翘性味归经的记载
中药连翘本草考证――北京至道中医研究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中药连翘本草考证――北京至道中医研究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五、功效考证
自《神农本草经》记载金丝桃科连翘“治寒热、鼠瘘 , 瘰疬、痈肿 , 恶疮 , 瘿瘤 , 结热 , 蛊毒”以来 , 不同的时期对于连翘的功能主治既有继承 , 又有发展 。 如南北朝时期又用于“去白虫” , 在唐代认为其有“主利五淋 , 小便不通”等功效 , 宋时期认为其“治心经客热最胜” 。 明清以来 , 古籍所记载的木犀科连翘能除六经实热、发散诸风热、清热明目 , 用治咽喉疼痛、风火虫牙肿痛 , 并增加了散诸经血结气聚 , 除心肺客热 , 降脾胃湿热等功效 , 并称之为“疮家圣药” 。 整体看来唐及以前的金丝桃科连翘的使用侧重于治疗各种瘰疬 , 疮痈肿毒 。 明、清以后使用的木犀科连翘主要用于泻心客热 , 散郁滞结热 , 为疮家圣药 , 偏重于清心火散上焦之热(详见表2) 。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 。
表2古代本草有关连翘功效主治的记载
中药连翘本草考证――北京至道中医研究院 贾晓周
文章图片
六、小结
经以上考证 , 连翘之品名 , 在唐代以前比较杂乱 , 缺乏统一的名称 。 自宋代至明、清以后使用比较规范 , 本草文献以“连翘”名收载 。 我国最早使用的连翘经考证为金丝桃贯叶连翘 。 宋代以前以此种为连翘之主流品种 。 自宋代开始至现代则以木犀科的连翘为正品 。 关于产地 , 无论是唐、宋以前使用的贯叶连翘 , 还是明、清以后使用的木犀科连翘 , 均以野生为主 , 少有栽培 。 现如今木犀科连翘则多为栽培 , 与古籍记载产地也基本相符 。 关于连翘的性味功效 , 唐、宋以前使用的贯叶连翘古籍记载多为味苦、性平 , 侧重于消肿散结 , 除六经实热,多用于治疗各种痈疽、凛病、恶肿、疮疖等症 。 明、清以后的木犀科连翘至今则多记载味苦 , 微寒 , 侧重于清心火 , 散风热 , 多用于治疗各种温病初起 , 与现代药典记载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