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青医者:“我的心第一次感觉和高原贴得这么近”

上海援青医者:“我的心第一次感觉和高原贴得这么近”
文章图片
图为张红智开展查房 。 (资料图)上海援青指挥部供图
上海援青医者:“我的心第一次感觉和高原贴得这么近”】中新网采访人员张添福
用整整40瓶盐水清洗腹腔、医教研造福一方、打造一支技术精良外科团队……7月 , 上海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即将结束援青生活 。 日前 , 多位上海援青干部人才接受中新网采访人员采访 , 看他们如何在高原接受挑战、磨砺 , 看如何付出汗水、智慧 。
“我的心第一次感觉和高原贴得这么近”
做出更大贡献——作为一名上海援青外科医生 , 张成刚一直在思考和实践 。 在受援地青海省中医院 , 他说 , “我的心也第一次感觉与高原贴得这么近 。 ”
令张成刚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 。 彼时 , 救治一位结肠穿孔的病人 , 开腹立马一阵阵臭味弥漫开来——探查盆腔 , 发现盆腔充满了成块成条的粪便 , 恶臭扑面 , 所有人都被熏得头昏脑胀 。
待张成刚用手一把一把向外清理块状粪便时 , 在场所有人都难受反胃 , 巡回护士忍不住跑出去大口呕吐 。 待清理干净后发现是乙状结肠下段晚期肿瘤 , 将肠管完全堵塞 , 肿瘤上方的肠管扩张 , 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造成穿孔 , 大便就是从这个穿孔处流满了患者腹腔 。
张成刚及时控制了粪汁外漏 , 为患者切除了肿瘤和穿孔部位 , 并实施了淋巴结清扫 , 完成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 为了预防术后腹腔感染 , 他反复冲洗腹腔 , 一遍又一遍 , 不厌其烦 , 随着冲洗的水逐渐变清 , 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得越来越好 。
至此 , 他才发现已经用了整整40瓶的500ml盐水 。
手术结束 , 已经是次日凌晨1时 , 在这个“动一动就会喘”的高原 , 加上精神和体力的极度消耗 , 张成刚早已筋疲力尽 。
第二天早晨七点 , 他又早早起来去看昨晚抢救的病人 , “这种严重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后续的救治 , 不容有失 。 我给床位医生详细讲解一项项救治要点和救治措施 。 最终 , 这位肠癌穿孔伴感染性休克的75岁老人康复出院 , 我们打赢了这场艰难的生命阻击战 。 ”
行动:医教研造福一方
上海援青医者:“我的心第一次感觉和高原贴得这么近”
文章图片
图为张成刚开展手术 。 (资料图)上海援青指挥部供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医者张红智有点“小担心” , 援青 , 怕融入不了青海的工作环境中 , 但没想到热情、尊重“包裹”着张红智 , 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
西宁一位八旬高龄的李姓老太太 , 突发言语含糊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 跌倒在地后 , 被送到青海省中医院急诊 。
医院急诊完成头颅CT提示未见颅内出血病灶 。 之后 , 请脑病科会诊 。 张红智放下手头工作 , 奔赴急诊 , 详细询问病史后 , 经查体 , 结合影像学报告 , 初步考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又称急性脑梗死 , “如果救治不及时 , 她的余生就可能躺在床上 。 ”
在张红智眼里 , “黄金4.5小时内 , 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非常幸运的是尚在4.5小时内 , 可以采取静脉溶栓治疗 。 ”
张红智紧急指导护士采血送检 , 联系检验科绿色通道加快出化验报告 , 评估禁忌症 , 充分告知家属静脉溶栓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风险 。
患者成功在4.5小时内使用静脉溶栓药物及时开通血流——患者言语功能恢复 , 右侧肢体肌力恢复如常 , 患者及家属深表感谢 。
“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疾病 。 我们一般认为 , 在黄金时间窗内及时有效开通血管 , 实现血流再通 , 是急性脑梗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 但通过这件事 , 我发现青海的同事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急需更新 , 救治流程也需完善 。 ”张红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