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E调整新冠药物评价标准,这些在研治疗或预防药物获批前景悬了……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图片/图虫
CDE调整新冠药物评价标准,这些在研治疗或预防药物获批前景悬了……
文章图片
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入新冠治疗药物研发行列 ,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进一步明确了新冠新药研发中的非临床和临床评价标准问题 , 为国内企业高效推进新冠药物研发及上市指明了方向 。
8月1日 , CDE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新流行株感染抗病毒新药非临床和临床评价标准的问与答》(以下简称《标准问与答》)的通知 。 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新流行株感染抗病毒新药的科学研发和评价 , 提供可供参考的技术标准 , CDE组织制定了该文件 。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 ,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在《标准问与答》中 , CDE针对流行病毒株的新药非临床药效学研究要求;鼻、咽喷雾剂临床价值及非临床药效学研究要求;以及轻型/普通型患者研究主要疗效终点等重要问题都作了明确答复 。
对此 ,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 这也是由于目前在研国产口服药大多只是针对早期至中度症状的患者 。 而从此次CDE释放的信号来看 , 临床标准的改变意味着临床节奏大幅提前 , 有利于更多的国产新冠口服药迎来加速审批 。
而在CDE此次新政出台之前 , 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 , 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 , 进行应急审评审批 , 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 。 阿兹夫定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获批上市新冠口服小分子治疗药物 。 目前国内在研的新冠口服治疗药物超过10款 , 包括先声药业的SIM0417、君实生物/旺山旺水的VV116、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众生药业的RAY1216、科兴制药的SHEN26等 。 其中 , VV116和普克鲁胺目前已进入申请上市前准备阶段 , 有望年底获批上市 。
此次明确新药研发标准有何影响?
此次标准调整 , 将给众多在研的新冠治疗或预防药物企业带来直接影响 。
目前有鼻、咽喷雾剂等给药途径药物申报拟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或预防 , 对于此类情形 , CDE明确表示 , 结合专家意见认为 , 该给药途径用于抗病毒治疗和预防的研发应慎重 , 对于预防适应症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对此类品种 , 除体外药效学试验外 , 应采用动物体内药效学研究考察拟给药途径下的预防有效性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 , 目前我国至少有两款吸入式和鼻喷式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或已结束临床试验 , 另外 , 还有多家药企在临床前开发阶段 。
此外 ,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开展临床试验的考虑 , CDE指出 , 目前认为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药物干预的治疗学意义有限 。 如申请人计划进行该人群临床研发 , 需结合国家疾病控制部门的意见综合考虑 。
对于轻型/普通型患者研究主要疗效终点 , CDE明确表示 , 对于新冠治疗药物用于轻型/普通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 , 国内外指南均主要推荐临床结局作为主要疗效终点 。 但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 , 其致病力有所减弱 , 发展为重型/危重型或死亡的比例较低 , 难以观察到临床结局方面的改善 , 因此 , 可考虑选择临床疗效指标(在适当的时间内评估至持续临床恢复的时间)的改善作为主要疗效终点 , 病毒学指标作为关键次要疗效终点 。
CDE还明确指出 , 目前有一些已经较为落后的免疫技术如卵黄抗体等仍在进行申报 , 不鼓励其继续研发 。
目前 , 全球已经上市的主要新冠治疗药物包括辉瑞的Paxlovid(口服) , 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口服)、吉利德的Remdesivir(注射)以及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口服)等 。 此外 , 国内还有10多个处于研发阶段的新冠口服药 。 其中 , 作为首个国产获批新冠口服药 , 阿兹夫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备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