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忻府区:红薯成了农民致富“王牌”( 二 )


此前忻府区的种薯一直从外地采购 , 为了让该区的红薯真正从源头上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 当地引进专家团队 , 下大力度开展技术升级 。 从种红薯到培育种薯 , 该区的红薯产业链也进一步延伸 。
打通了种子这一基础 , 忻府区又在销售和储存环节上发力 。
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 , 总能见到经销商的车在地头排队拉红薯 。 红薯好卖 , 贮藏却是大问题 。 贮藏红薯最适宜的温度为11摄氏度至16摄氏度之间 , 但当地缺少大规模储存的冷库 , 不少种植户只能把收获的红薯堆放在自家的土炕上 , 卖不掉的红薯就有可能坏掉 。
今年 , 忻府区不少地方都开工建设了红薯贮藏窖 , 由专业合作社管理 , 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 , 解决了种植户的烦恼 。 以游邀村为例 , 贮藏窖占地6亩左右 , 建成后可贮藏红薯400余万公斤 。 同时 , 该区还在红薯深加工、精加工上做文章 , 推动建设红薯加工厂 , 制作红薯干、红薯淀粉等产品 。
产业兴则乡村兴 。
忻府区围绕建设“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 , 扎实推进“16833”重点工作 , 壮大“甘甜红薯之乡”品牌的同时 , 同步发展辣椒、甜糯玉米、香瓜、杂粮、生猪、奶牛、干鲜果等农业产业集群 , 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优势 。
为小红薯注入品牌、科技、产业的力量 , 和其他产业一起协同发展 , 忻府区农业产业在带动乡村振兴的同时 , 也为百姓找到了致富的“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