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长期吃味精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硬核看板
那些长期吃味精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我一勺三花淡奶 , 一勺浓缩羊膏 , 汤变白了 , 肉味也有了 , 纯纯的科技与狠活 。 ”
最近互联网上爆火的梗 , 非“科技与狠活”莫属 。
所谓的“科技与狠活” , 其实就是食品添加剂的代称 , 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化学成分 , 成了不少人的“心病” 。
随着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系列视频爆火出圈 , 人人都化身成了“科技与狠活”鉴定家 。
那些长期吃味精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抖音平台上带有“科技与狠活”标签的视频播放量 , 将近50亿/图源:飞瓜数据
食品添加剂如此神奇 , 只要精心调配 , 三分钟就能还原出“五星级酒店大厨的味道” 。
当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如临大敌 , 看配料表成了现代人的必修课 , 一桩陈年“冤案”却浮出水面:
曾被污名化“全是添加剂”的莲花味精 , 配料表居然干净到只有小麦 。
那些长期吃味精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图源微博@三言财经
就在不久之前 , 一篇有关谣言和辟谣的文章里 , 也有人提到了莲花味精:
“假话讲多了就变成真话了 , 莲花味精厂就是被谣言干倒的 。 ”
那些长期吃味精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我国曾经的味精大王 , 究竟是怎么没落的?
被全民抛弃的莲花味精 , 到底是不是“科技与狠活”?
事实上 , 莲花味精曾是家庭餐桌上妥妥的“C位” , 也是几代人的共同味觉记忆 。
上世纪80年代 , 物质条件尚不富足 , 莲花味精的诞生 , 让普通的食物也能变得美味 。
只需在烹饪时加入几粒味精 , 就能瞬间激发出食物的香气 , 鲜香扑鼻 。
九十年代 , “莲花味精 , 味道无可替代”的广告语影响了千家万户 , 家庭餐桌上少不了味精的身影 。
那些长期吃味精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图源:莲花味精电视广告
1997年 , 莲花味精产能已达年产12万吨 , 产值也从945万元飙升到了22.3亿元 。
最辉煌的时刻 , 莲花味精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45% , 这意味着每两个中国家庭中 , 就有一个在使用莲花味精 。
不仅如此 , 莲花味精还远销海外70余个国家 , 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 。
1998年是莲花味精的高光时刻 , 莲花味精正式在上海交所挂牌上市 , 作为“中国味精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 , 一时风头无量 。
在工厂所在地河南项城 , 人们都以能进入莲花味精厂工作为荣 。
莲花味精可谓是“出道即巅峰” , 只可惜这种风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
上市后 , 它逐渐不复往日辉煌 , 并且近些年不是一般地惨 。
时间来到2019年 , 昔日的“味精大王” , 由于连续两年亏损 , 被正式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
债务缠身之下 , 员工停薪留职 , 味精生产线和附属车间停产 , 主要在建工程也停止了建设 。
尽管最终通过重整收益、甩卖旗下亏损子公司等操作 , 莲花健康得以在一年后扭亏为盈 , 但股价却再也回不去了 。
那些长期吃味精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莲花味精所在公司莲花健康的股票 , 常年飘绿
莲花味精市场份额也在被挤压 , 2021年 , 莲花健康在味精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仅有4.92% , 缩水了近十倍 。
如今 , 你很难在超市货架上看到莲花味精的身影 , 取而代之的是鸡精、日式酱油等新式调味品 。
那些长期吃味精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