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桃南迁记

本文转自:新华网
北方的桃子种在南方 , 会结出什么果?“巫溪冬桃”就是北桃南迁的产物 。 它们生长在长江流域 , “祖籍”却是山东青州 。
深秋时节 , 重庆巫溪县峰灵镇谭家村迎来冬桃丰收季 , 泛着红晕的冬桃挂满枝头 , 空气中一股甜香弥漫开来 。
北方冬桃南迁记
文章图片
10月13日 , 在重庆市巫溪县峰灵镇谭家村 , 村民在搬运刚刚采摘的冬桃 。 新华社采访人员黄伟摄
故事要从6年前讲起 。 巫溪曾是重庆最偏远、最贫困的区县之一 , 而峰灵镇11个村中有4个曾是贫困村 。 2016年10月 , 得益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创造的机会 , 峰灵镇有关镇村干部到山东省青州市考察 , 发现了晚熟桃系列品种 。
当时 , 巫溪各乡镇盛行种植青脆李 。 “我们认为 , 农民种青脆李也能增收 , 但冬桃作为反季节水果更能迎合市场需求 。 ”峰灵镇党委书记汪大禹说 。
汪大禹和同事们决心试一试 。 可是 , 桃树怎么种下去?种在哪些田块?如何让老百姓认可?经过走访调研、征求意见 , 峰灵镇确定了“村集体牵头 , 全体村民参与 , 每人1股、每亩土地5股、村集体和农户四六分红”的股权量化及产业发展方案 , 并决定先试点 , 然后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向全镇推广 。
在县政府的支持下 , 青州捐助的第一批冬桃树苗 , 当年就在谭家村530余亩山坡荒地上试种了 。 “试种的时候 , 我们压力很大 , 虽然与专家进行了前期论证 , 但桃树的习性还没有摸透 , 很担心种下去的树不结果 。 好在荒地上种植 , 成本不高 , 试对了就干下去 , 试错了就纠正 。 ”汪大禹说 。
令人惊喜的是 , 到了第二年 , 这些桃树不仅成活率高 , 而且长势良好 。 峰灵镇自此开始从谭家村向全镇推广冬桃产业 。
但好事多磨 , 2019年10月 , “巫溪冬桃”生了褐腐病、疮痂病 , 桃子上长出不少斑点 , 遇雨就从斑点处腐烂 。
从那时起 , 峰灵镇组建了一支“土洋结合”的技术骨干队伍 , 一方面聘请山东泰安桃业协会的技术专家长期现场蹲点传授管护技术 , 另一方面组织近百名镇村干部、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前往山东学习取经 。
“通过技术双向交流和不断总结经验 , 我们镇也有了冬桃‘土专家’ 。 ”汪大禹说 。
北方冬桃南迁记】海拔高、日照长、土壤适宜……几年过去 , 巫溪特有的冬桃种植优势开始显现 , 加上科学管护 , 峰灵镇出产的冬桃平均含糖量达18%至19% , 每斤售价比夏桃高出5元以上 。
如今 , 巫溪冬桃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正不断升级 。 依托鲁渝扶贫协作项目 , 峰灵镇改造了耕作道和生产便道 , 建成了用于检测、分选冬桃的“智慧车间” 。
来自北方的冬桃 , 让峰灵镇农民走上增收之路 。 在谭家村 , 冬桃产业带动44户脱贫户就地务工 , 去年户均增收超过4000元 , 全村688户分红27万元 。
目前 , 峰灵镇初步建成占地3700余亩的冬桃产业基地 , 成功注册“巫溪冬桃”商标 , 不仅畅销国内 , 还出口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 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 。
谈及峰灵镇引种山东冬桃成功的原因 , 汪大禹认为 , 这不仅仅归功于他们“敢闯敢试” , 更得益于鲁渝扶贫协作带来的机遇 。 他说:“乡村振兴需要发展特色产业 , 而选准特色产业是关键 。 山东省的帮扶力度大 , 为全镇发展冬桃产业支援了资金和种苗 , 也让镇村干部开了眼界 , 树立了开放思维和‘跨界’意识 。 ”
“北桃南迁”的故事仍在继续 。 据了解 , 峰灵镇下一步将建设集冬桃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乡村休闲于一体 , 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 , 做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