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中国每4个孩子就有1个中招?孩子的这些行为,千万别忽略!

看点 什么是抑郁症?孩子有了抑郁倾向该怎么办?随着罹患抑郁的群体越来越多 ,近期 , 央视就上线了系列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者》 , 以期引起大众对“抑郁症”疾病的更多关注 。 外滩君通过梳理纪录片中两位青少年患病前后的变化 , 试图从个人、家庭的角度出发 , 挖掘并发现 , 青少年群体对抗抑郁的经验、路径和方法 , 让更多鲜活的生命和家庭 , 走出抑郁的阴霾 , 再现灿烂的阳光 。
支持外滩君 , 请进入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 , 从此“不失联” 。
文丨享耳 编丨Lulu
如今 , 在“全员内卷”的高压社会氛围下 , 抑郁群体越来越庞大 。截至2020年 , 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 抑郁症正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

抗抑郁|中国每4个孩子就有1个中招?孩子的这些行为,千万别忽略!
文章图片

甚至 , 青少年群体的抑郁数量 , 也与日剧增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 ,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 , 其中 , 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 抑郁症已然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 。
这些被“黑狗”狠狠咬住的孩子们 , 在几个月甚至长达半年的时间里 , 懒洋洋、无精打采、做一丁点事就喊累 。 不了解抑郁症的家长 , 有极大可能将这些外显行为表现解读为:矫情、想太多、不思进取 。
而事实的真相是 , 他们病了 。 以下描述 , 均来自他们内心挣扎的真实感受:
“我心里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 根本喘不过气 。 ”
“每分每秒 , 我就像在活火山口踱步 。 ”
“心中的抑郁就像一只黑狗 , 一有机会就咬着我不放 。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 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甚至直到今天 , 很多人对“抑郁症”这三个字眼非常抵触 , 特别不希望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讨论 , 好像不谈就不存在 。
这样的现象 , 源于人类历史上曾对精神类疾病有过妖魔化的认知 , 但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患 , 即便现在仍然被大量误解 , 甚至被污名化 。
或许 , 正是因为“羞于启齿”、“避而不谈”的态度 , 使大众对抑郁症的误解没有消除 , 正确认知又少得可怜 。

抗抑郁|中国每4个孩子就有1个中招?孩子的这些行为,千万别忽略!
文章图片

为此 , 近期央视策划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6集系列纪录片 , 从个人、家庭、社会多角度呈现对抗抑郁的经验、路径与方法 。
在 第1集“少年已知愁滋味”中 , 记录了两个家庭因抑郁而发生的转变——父母放下了“中国式家长”的高期待 , 孩子勇敢直面抑郁的“病耻感” ,最最重要的是 , 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整个家庭成员相互扶持 , 共同战胜抑郁的坚毅决心 。
抑郁按下暂停键 ,
让“中国式家长”急刹车
名副其实的牛娃 , 为什么会患抑郁症?
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生钟华 , 回忆当初告诉父亲自己生病时的忐忑 , 依旧记忆犹新:“我真的不想活了 , 感觉对我来说 , 现在一切都过于痛苦 。 ”
学校一共8节课 , 钟华就在桌子躺8节 。 并不是放松 , 而是脑子空空的 。 回家就一股脑瘫在床上 , 有时会哭 , 有时睁眼一躺就是5个小时 。 然后洗脸、刷牙晚上继续失眠……这样的状态天天轮回 , 可以想象得到有多消耗人 。
与通常理解的不同 , 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 , 而是活力 。 这种脱离生活的懈怠感 , 常常被周围的人 , 误解为懒惰 , 不思进取 。
好在钟华的父母 , 没有这样匆忙下论断 。
钟父听完女儿对自己症状的描述后 , 第一时间带她去医院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