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隐患一朝“拆弹”,上海十院不开刀治疗高难度早期肺癌

十年隐患一朝“拆弹”,上海十院不开刀治疗高难度早期肺癌
文章图片
采访对象供图
“十年了 , 今晚终于能放下心事 , 好好休息了 。 ”40岁的林女士开心地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连声感谢 。 这个让林女士揪心了十年的“心事”来自一次体检 , 当时发现肺结节直径已有8mm , 由于密度相对不均匀、伴血管集束征 , 当地医院阅片后告知患者——不排除癌性浸润生长可能性 , 但考虑该病灶位于肺门处 , 与肺动脉十分临近 , 周围还有其他大血管环绕 , 手术风险极大 , 建议林女士进行随访或保守治疗 。
明知有危害 , 却不能防患于未然 , 十年来 , 林女士先后前往10余家知名医院寻医就诊 , 均因为结节位置特殊而未予手术治疗 。 更让她忧心忡忡的是 , 2022年9月份复查时得知主病灶结节已增大至9.9mm , 另还合并3-4枚微小结节 , 结节开始出现增长 , 早期肺癌可能性大大增加 , 这个肺结节已成了埋在林女士胸口的“不定时炸弹”!
几经寻访 , 林女士慕名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整合医学科范理宏教授的专家门诊就诊 , 范理宏接诊后 , 悉心听取患者主诉 , 详细对比肺部影像资料后 , 结合患者情况以及医院既往治疗经验 , 为她量身定制了适合的中医药重激活受损线粒体联合消融术(AMTC)——肺部结节不开刀治疗的创新模式 , 通过微无创消融高危肺结节 , 避免剩余肺结节再增大癌变 , 实现治疗+预防一体化 。
由于该病灶靠近纵隔 , 三面环绕大血管 , 一面临近叶间裂 , 手术风险大 。 详细完善术前检查和评估 , 排除手术禁忌后 , 中西医整合医学科治疗团队在术前认真探讨冷冻消融进针路径 , 确定了一套避开大血管 , 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的消融方案 , 并制定了应急保障方案 。
在局麻下 , 范理宏教授、曹传武主任按照CT定位情况设计角度进同轴穿刺针 , 边进针边观察 , 稳扎稳进 , 逐步命中病灶 。 患者术中几乎无出血 , CT观察冷冻消融范围满意 , 复查CT未见明显气胸 , 术毕患者安返病房 , 无特殊不适主诉 , 次日复查胸片 , 未见明显气胸 , 至此 , 困扰了患者十年的“不定时炸弹” , 在短短2天时间内得以安全拆除 , 出院后即可投入正常生活工作 。
范理宏教授表示 , 肺结节的根本病因是患者体内线粒体损伤以及内环境紊乱 , 导致人体内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下降 。 虽然“不定时炸弹”已经拆除 , 但机体的促炎促癌内环境如果没有得到改善 , 剩余的微小结节仍然存在再长大的可能性 , 因此针对以往临床治疗可能忽视的关键点 , 中西医整合医学科治疗团队在术后为林女士配置了调变能量代谢和线粒体修复治疗的中药方剂 , 个性化方案包括术后随访、康复、中药治疗在内 。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 , AMTC的优势包括:实现人体局部肿瘤的无创清除 , 减少人体用于手术创口修复的能量消耗;极大地保留了肺功能的完整性;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升;显著降低肺多发结节患者肺癌第二原发灶的出现 。
随着CT筛查的普及 , 肺结节发现率日趋提高 , 范理宏教授牵头已发布《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专家共识》 , 倡导无创中西医整合治疗早期肺癌合并多发结节 , 创建了肺癌防治新模式 。
通讯员严辰申长兴新民晚报采访人员左妍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十年隐患一朝“拆弹”,上海十院不开刀治疗高难度早期肺癌】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