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忧虑,为什么?( 三 )


比如 , 孩子在学校跟哪些人玩 , 会不会把他带偏 , 他们学习怎么样?回到家中 , 总说不要对着电视、电子产品 , 眼睛近视怎么办?
父母的小心翼翼 ,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 让孩子在成长中习得这种特点 , 倾向忧虑没有出现的事 。
此外 , 父母的高标准也会对忧虑有一定影响 。 这次考80分 , 下次就得考90分 , 不但语数英成绩要好 , 体美德同样不能差 , 这就会孩子有种“我还不够好”的错觉 。
当然 , 研究发现 , 孩子从五年级至初中切换过程中 , 有时会过度依赖一个特定朋友 , 或者安全处理问题的方式 。
针对丢脸行为 , 他们会努力约束自己 , 不表现出来 , 这些都是把父母价值观内化成自己价值观 , 变得追求完美的表现 。
记得上学时 ,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零花钱 , 因为年龄小 , 班里总有几个“炫富”学生 , 买很多零食;家境不够好的学生 , 一般不会跟他们在一起 , 会为零花钱不足而感到忧虑 , 怕被同学嘲笑 。
我时常忧虑,为什么?
文章图片
后天看法上 , 让一个人变得忧虑的主要因素是“对事情本身的看法” 。
如果你对某件事长期抱有积极幻想 , 但现实行动中又常常受到压力、打击 。 这种状况假设一段时间内不减 , 就会影响到神经系统 , 使情绪不稳或出现广泛性焦虑 , 即便是一个正常的人 , 也会变得忧虑 。
我一个朋友 , 因为被裁半年找不到工作 , 变得垂头丧气 , 聊天时我明显感觉到他“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当我劝阻他 , 要不找找身边朋友内推时 , 他又陷入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的问题上 。
可见 , 这种积极的想法虽然处于潜意识中 , 他们也能感受到“我要用更多理性战胜自己、改变这一切 , 我很想停止忧虑” , 但似乎无法做到 。
因此 , 你能看出 , 当一些小事情长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时 , 就会引起心理问题 , 如果坏事接二连三发生 , 就会让人觉得疲惫和担忧 。
那么 , 慢性担忧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呢?
习惯性回避(HabitualAvoidance);
情绪管理能力下降;
损伤你的大脑
首先 , 我们觉得某种场景、事物存在威胁时 , 通常采用回避的方法自我保护 。
由于忧虑者总有种不安感 , 他们会持久地进行回避 , 从而无法养成承担责任的习惯 。 这种回避行为 , 会进化成一种自我设限 , 然后进入负循环 。
比如 , 很多人害怕自己尝试新生事物拿不到结果而犯错 , 于是在工作中 , 他们就不敢自己主动接下新项目 , 即便领导安排 , 也要找几个伙伴一起去办公室 , 收听领导旨意 。
还有一些人 , 本身的出发点是为项目思考 , 并拥有充足的佐证 , 但在社交场合不敢说话 , 怕得罪人后穿小鞋 , 于是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 。
其次 , 忧虑会引发压力反应 , 使得海马体和额前区发生结构改变、功能减退 , 这些区域都和记忆、情绪、认知息息相关 , 它们的损伤会提升精神障碍的可能(Connelly , 2016) 。
当然 , 最直接表现出的属于“情绪管理” , 一些人会将忧虑当做防御手段 , 来压抑自己不舒服的念头或直接爆发出来 , 当他们感受到忧虑时 , 就不会去感受情绪背后的东西 。
换言之 , 很多时候 , 我们会为逃避深层次的痛苦(害怕、孤独、完不成、无能为力)而选择用情绪这种“万能货币”进行释放 , 爆发后似乎心里很舒服 , 但空虚感也会接踵而至 。
我时常忧虑,为什么?】总的来说 , 忧虑现象和父母教育方式有关;针对后天习得方面 , 经过上文 , 你认为它是因为某些“事情本身”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长期压抑而成的吗?然而这仅代表一部分 , 事实是你陷入了衔尾蛇(Ouroboros)效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