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忧虑,为什么?( 四 )


三、摆脱忧虑的悖论
衔尾蛇 , 本身是一个自古代流传至今的符号 。
大致形象为一条蛇(或龙)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 , 结果形成一个圆环 , 名字涵义为“自我吞食者”;而衔尾蛇效应通常指 , 我们进入某种负面状态后 , 无限循环 , 最终能量被自己耗尽 。
多年来 , 许多心理学家试图回答“忧虑”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 他们的发现你可能会吃惊 。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 人们往往会主动承担忧虑 , 甚至主动寻找担忧的事情 。
例如 , 许多人都觉得 , 担心一个问题和解决该问题差不多;不幸的是 , 尽管我们认为做某事卓有成效 , 但是 , 如果意识不到“担心本身” , 则对解决问题没有太大帮助 。
好比临危受命 。 你明天要代表公司上台演讲 , 你晚上非常担心明天演讲不好 , 对公司有不好的影响;可是 , 回过头看 , 这种担心似乎并不能解决讲得好不好的问题 。
所以 , 忧虑本身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担心”上了;我们往往会思考所有出错的可能 , 并深陷其中 , 无法停止担忧自己想象出来的臆想 , 更别说花时间寻求解决方案 。
我时常忧虑,为什么?
文章图片
另一个 , 无法停止担忧更隐晦的原因是 , 担忧似乎在情感上保护着自己 。
听起来和上述有些悖论所在 , 为什么 , 这种如此痛苦、曲折的事情会有保护感?不过 , 该观点的确得到新研究的支持 。
一则实验里 , 研究者让被试者看一段不安的视频(惊悚、无法接受死讯的儿童等) , 最终发现 , 那些事先担忧之人的情感 , 没有太大变化 , 而那些放松之人的负面情绪 , 却大大提升 。
这是为什么?
因为预先担心的人已经处在消极情绪里 , 所以他们一直停留在不好的感觉内;重要的是 , 那些忧心忡忡的人表示他们更喜欢这种感觉 。
问题来了 , 为什么有人更喜欢在消极体验前就提前让自己有不好的感觉呢?这是因为 , 他可以根据臆想出来不好的情绪做更多的情绪储备 。
就像你参加一场考试 , 总要为成绩担忧 , 你可能会想“我考砸了 , 成绩很糟糕”;但是 , 如果糟糕到不及格呢?可能还是这种情况 。
换言之 , 这种迭代的思维陷阱 , 即在情绪上一层又一层捶打着你 , 你可能觉得正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即便真搞咋了 , 你的负面情绪强度并不会那么高 , 反而更轻松些 。
也就是说 , 担忧有两面性 。
如果真把自己交给肆无忌惮的担心 , 实际上 , 你只不过 , 为一个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 , 如果长期陷入这种状态 , 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四、停止忧虑的4个锦囊
所以 , 看到开心的事 , 你也会忧心忡忡 , 开心完之后意味着新的事情即将发生;对要发生的事 , 你处于浑然不知状态 , 毕竟时间往前走 , 你根本无法控制 。
换言之 , 无法完成认知闭合的思考 , 都会有忧虑发生 , 能够完成认知闭合的思考 , 就要平衡好处于积极、消极哪种状态下的比值更高;那么 , 日常中该如何平衡呢?
1.每天给担忧留30分钟
当焦虑和担忧占据思想时 , 你很难高效率 , 这是推迟担忧策略起到作用的地方 。
与其想停止或摆脱它 , 不妨允许自己去想它 , 给它创造一个“忧虑期” , 选择一个固定时间、地点去担忧 。
怎么做呢?在忧虑时 , 你可以把脑子里最近令自己焦躁的任何事情 , 用笔记本、手机备忘录简短写出来 。 书写本身就是一种行动 , 单一的思考很容易陷入反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