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早餐第一大城,竟然有一万种碳水花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地道风物
作者|风物菌
北方早餐第一大城,竟然有一万种碳水花样?
文章图片
到天津吃早点 , 要是只尝到煎饼馃子和“大饼卷一切” , 那可真是亏大了!
想吃甜的 , 有炸糕、糖饼、银丝卷儿;爱吃咸的 , 有卷圈儿、包子、芝麻烧饼;要喝点稀的 , 从云吞到面茶 , 每天不重样 , 喝俩礼拜是没问题的 。 你说你实在想见识见识天津的馃子?来吧!棒槌馃子、套环儿馃子、鸡蛋馃子、馃篦儿、馃头儿、糖馃子、馃子饼……一溜儿名字没写完 , 连“馃”字都快不认识了 。
北方早餐第一大城,竟然有一万种碳水花样?
文章图片
炸卷圈儿 , 皮酥馅嫩 , 酱香四溢~摄影/掌上名猪
天津的早餐 , 和“单调”绝缘 , 这座城市的饮食就和她的历史一样复杂 。 作为北方大城 , 她带着抹不掉的南方底色——燕王扫北、迁都京城 , 大批皖北军属定居于此 , 还有大运河为她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来自苏杭的血 , 让她自诞生起就染上了南方味儿 。 她又是九河下梢的商业中心 , 吸引周边地区的商人、农民到此地谋生 , 山东、河北、山西……北方的豪迈同样浸染着这座城 。
“畿南花月无双地 , 蓟北繁华第一城” 。 无数风味在这片土地上碰撞、交融 , 才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天津味道 。
天津的一万种馃子
馃子 , 指油条 , 又不单指油条——在天津 , 所有油炸而没有馅儿的面食 , 都可以叫馃子 。
最能代表天津味儿的 , 必须得是“棒槌馃子” 。 一尺来长 , 胖大蓬松 , 微红还泛着油光 , 每一根都“支楞”着 , 显得那么精神 , 一口下去 , 酥脆里带着一股子“韧劲儿” , 这样的馃子才算合格 。
北方早餐第一大城,竟然有一万种碳水花样?
文章图片
北方早餐第一大城,竟然有一万种碳水花样?
文章图片
????向左滑动馃子 , 就得支楞起来!图1摄影/Fisher图2摄影/掌上名猪
如果天津的早餐是一张考卷 , 煎饼馃子就是分值最重的一道大题 , 而这道题的“题眼” , 就是这“棒槌馃子” 。 这种馃子很脆 , 配上柔软的饼皮 , 自然口感丰富 , 好吃不腻;馃子要是“瓷实”一点、质地软一点 , 夹在煎饼里就不那么恰如其分了 。
炸馃子的伯伯(bàibai)要是想“炫技” , 就会端出来一份“套环儿馃子” 。 把面剂子(从整块面团上切分下来以便操作的小块 , 称为面剂子)劈成四份 , 弯成环状 , 再从切口处套一下 , 就成了一种花式的馃子 。 这种馃子 , 看起来漂亮 , 也能炸得更酥更脆 , 吃起来更有层次感 , 但制作的效率实在比不上棒槌馃子 , 算是馃子中的稀奇货 。
把“酥脆”做到极致 , 就是“馃篦儿”了 。 做馃篦儿 , 面要筋道 。 把方形的面剂子抻拉到极限再下油锅 , 快熟透时折叠一下 , 就变成书本一样大 , 面薄如纸 , 香脆至极 。 北京人管这东西叫“薄脆” , 称得上名副其实 。
“馃子饼” , 也就是油饼了 , 是以厚重取胜的 。 馃子饼分大小 , “小馃子饼”就是一般的油饼 , 不必多说 , “大馃子饼”则以河西务地区的最为有名 。 这里的油饼直径将近70厘米 , 一口锅一次只能炸一个 , 买卖要论斤 。 在漕运时代 , 河西务是运河进京的重要关口 , 码头上纤夫、脚夫最多 , 便宜管饱的馃子饼是他们保持体力的不二选择 。 如今应该很少有人能一顿饭吃下这么大的油饼了 , 但运河的记忆就留在它油汪汪的香味里 , 不曾被遗忘 。
北方早餐第一大城,竟然有一万种碳水花样?
文章图片
大大大大~大糖馃子!摄影/掌上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