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免疫系统的基础病,新冠来了我很害怕( 四 )


发现闪送的药物不好追回 , 余遥从附近的药店下单了一些能买到的药品 , 她幸运地买到一盒布洛芬 , 以及一些别的对症药物 。 8号一下午 , 余遥搜索了将近30条浏览记录 , 都与药相关 。
余遥拿不准用量 , 在病友群中问医生 , 红斑狼疮病人抗原检测出阳性 , 使用退烧药喝消炎药等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她没等到医生的答复 , 群里倒是接连出现了许多病友 , 询问余遥感染新冠的情况 。
“你在家隔离吗?”
“怎么感染的?”
“打疫苗了吗?”
……
大家七嘴八舌地提问 , 就像无数个在黑夜里刷群聊寻找病友新冠经验贴的余遥 , 终于等来了解答者 。
余遥一一解答了病友的疑问:感染途径不明 , 同住人也测出抗原阳性 , 现在居家隔离 , 打过三针疫苗 。
得知余遥打过三针疫苗 , 一位头像是动漫女孩的病友问她:“那你查过抗体吗?”女孩说 , 自己打了三针疫苗后 , 9月时发烧去发热门诊检查 , 发现体内已经没有对应的抗体 。
一位年纪稍长的病友告诉余遥 , 让她注意给房间通风 , 和另外的阳性室友不要接触 。 在防疫新调整的情况下 , 病友们的神经高度敏感 , 群里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 时刻为彼此的生存寻到一条后路 。 余遥感觉像是有人和自己拥抱在一起 , 没那么孤单 , 也没那么害怕了 。
安静的幸存者
在余遥的观察中 , 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 , 越不清楚病毒的变化越容易焦虑 。 在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 , 他们慌乱、时常把生死挂在嘴边 。
看到余遥在病友群里的发言后 , 一位河北的37岁病友联系上了余遥 。 她患病将近10年 , 加上好友的第一句话便问余遥:“妹子 , 你实话说 , 这个病毒是不是特别要命?”
“我要焦虑死了 , 前两年国外因为新冠死了好多人 , ”女人说 , “我们可怎么活啊!”
余遥感受到了女人的焦虑 , 给她发去了近期自己看到讲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报道 。 她希望帮女人减轻一些心理负担 , 至少让女人知道 , 现在的疫情和2020年原始病株在武汉引发的疫情有所区别 。
安慰其他病友的时候 , 余遥感觉自己反而能获取一些力量 , 对抗病毒带来的恐惧 。
更多病友还在匮乏防范新冠知识的状态下 , 无措着承受可能降临的风险 。
在秦皇岛居住的李女士今年40岁 , 患系统性红斑狼疮11年 , 每天吃着四五种药片和激素维持指标 。 12月初 , 单位防疫组告诉她 , 城市马上全面放开 , 连核酸都不用做了 。 同时 , 为了提高职工接种率 , 防疫组让李女士去打疫苗 。
虽然红斑狼疮患者具备条件的可以接种疫苗 , 但李女士属于病友中无法打疫苗的那部分人 。 或许是身体指标达不到要求 , 医生一直不建议她接种疫苗 。
原本 , 她计划10号到医院去复查 , 为此本该提前做核酸 。 但她路过平时就诊的医院时 , 却发现那里的24小时核酸检测点暂停了工作 , 外面放了个大喇叭 , 喊着:“不做核酸!不做核酸!” 。
到复诊当天 , 她到了医院却被拦在门口 , 工作人员向她索要48小时核酸证明 , 否则不予放行 。 无奈 , 李女士只能转战医院内部的核酸检测点 , 无法单人单管 , 只能冒着混管阳性的可能做了核酸检测 , 只为能拿到结果进医院复查开药 。
但是最终 , 李女士还是没等来核酸证明 。 第二天 , 核酸检测结果没有更新 , 大概率是混管异常 。 白折腾了一趟 , 李女士没能进医院复查开药 。 她不解:病情是变化的 , 着急的病症要进医院 , 哪儿等得起核酸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