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前后,这些问题要了解

很快就要迎来2023年元旦和春节 , 人员的跨地区流动会成为影响疫情走势的重要因素 , 农村地区感染率也将迎来高峰 。 日常中人们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出现新冠感染后居家怎样应对?“阳转阴”后又如何进行健康管理?日前 , 采访人员就这些问题分别采访有关专家 。
全员全环节实施健康防线才有效
目前 , 我国疫情政策强调工作重心由“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 , 也即是现阶段让所有人尽可能“晚感染、少感染、不感染” , 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加强健康科普 , 推动广大群众提高防护能力 , 形成了同心抗疫的浓厚氛围 , 才能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防线 。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丁萍表示:“防控感染需要采取‘一揽子’措施 , 也就是说所有防护措施要做到全员全环节同时实施 , 才能真正达到预防效果!”
“一揽子”措施包括:
1.在疫情非常时期 , 应减少人员聚集活动 , 尽量居家工作 , 降低人员密度 。
“中招”前后,这些问题要了解】2.所有人加强自我症状检测 。 如有症状 , 自测抗原 , 阴性可正常上岗;若检测结果为阳性 , 宜居家隔离 , 减少传染源暴露 。
3.所有人员在公共场所应全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
4.在工作场所一定要避免脱口罩集聚用餐、喝水 , 注意尽可能不要与他人同时同房间进食或喝水 , 如条件不具备 , 需注意选择自然通风良好的环境如窗口处、保持2米间距 。
5.加强工作场所空气的清洁和消毒 , 尽可能保持自然通风 , 如天气寒冷不适合通风 , 可以在人员聚集时、聚集后或午间、晚间下班后开窗通风 , 最大限度降低空气中气溶胶浓度 。
6.保持手卫生清洁和消毒 , 加强环境物品表面 , 特别是手机、钥匙、门把手、鼠标、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
居家隔离成员间要注意防护
同一个家庭中有的未感染 , 有的感染了 , 有的正在康复 , 该如何正确消毒防护?
丁萍强调 , 如果感染不一致 , 还是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 虽然家庭内部传播不可避免 , 但是小剂量接触感染和大剂量接触感染 , 临床上还是有差别 。
她建议 , 要尽可能不在同一房间休息、进餐、睡觉;需要接触时戴好口罩 , 接触后要做好手卫生 。 保持通风很重要 , 家中至少要保持每天通风2-3次 , 每次不少于30分钟;门把手、开关、电话机、热水壶等日常物品表面要每天消毒2-3次 , 如酒精擦拭消毒 , 或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 随后用清水洗净 。
居家隔离治疗的感染者个人物品应尽可能分开使用、单独放置 , 衣服、毛巾等热水清洗或84消毒液消毒 , 阳台上露天晾干 , 进行日光照射 。 需要强调的是 , 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尽可能分开使用卫生间 , 如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 , 尽可能选择错时使用 , 无法错时可以按先清洁、后污染 , 即未感染、康复、感染者顺序 , 感染者用厕后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 消毒后半小时再用 。 坐便器冲水时 , 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
另外 , 尽管生活垃圾导致传播的风险不高 , 但还是有产生感染的潜在风险 , 因此建议将用过的纸巾、口罩、抗原检测后的废弃物及其他生活垃圾单独存放 , 每天清理 , 清理前先消毒 , 然后扎紧塑料袋 , 由同住人佩戴N95口罩并戴乳胶手套将垃圾放到社区指定位置 。 为避免保洁人员在清理或转运过程中受感染 , 倡议大家使用进行“鹅颈式”打包 , 防止污物或气溶胶溢出 。
“中招”前后,这些问题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