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一个良方,抗血栓、抗休克、抗肿瘤、抗突变,可挽救“病危脉绝”】
文章图片
随着近百年的西学东渐 , 人们对中医的固有认识是用来调理慢性病的 , 但凡提到急救 , 很多人可能都不会朝中医这边想 , 因此 , 民间也形成了“西药救急、中药治本”的观念 , 实际上 , 中医急救自古有之 , 而且也有一些经典名方 , 在关键时刻 , 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 比如 , 一个十分奇妙的方剂 , 清代名医汪昂 , 更是这样评价到——“病危脉绝急煎斟” , 由此可见 , 此方实力不俗 。
那么这个“挽狂澜于既倒 , 扶大厦之将倾”的经典名方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生脉散 。 现代临床中 , 输液时用到的生脉注射液 , 就是以它为基础提取的 。 对于生脉散这个名方 , 在中医界可以说是响当当、顶呱呱的 , 只不过最初创方的时候 , 却未曾相关 , 它日后的成就会有如此之高 。 那么 , 这个生脉散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对于它的源流 , 其实一直是存在争议的 。
金元四大家的集大成者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 , “孙真人制生脉散 , 令人夏月服之” , 这是最早认为生脉散出自药王孙思邈的 。 不过这句话其实是有一定源头的 , 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 , 比朱丹溪的时代要早 , 他曾说“孙真人云:五月宜服五味子 , 已补五脏之气” 。 但是 , 这些完整的句子 , 在《千金方》并没有找到完整的对应句子 。 因此 , 也有学者认为 , 不宜将《千金方》中含有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的药方看成生脉散的方源 , 更何况《千金方》中并未有“生脉散” 这一方名 , 看来是不能再以误传误了[1
。
由于估计不少医家 , 一提到“孙真人曰”就直接强行关联了《千金方》 , 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 。 毕竟相传药王孙思邈的遗作有90多种 , 虽然不可排除这其中有不少是托名之作 , 但也不能全盘否定 。 就目前来说 , 被学术界公认的孙思邈著作 , 仅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 所以 , 很多古代中医典籍里所说的“孙真人曰” , 未必就是《千金方》里的内容 , 仍有文献研究的价值 。 由于《千金方》里的确有生脉散所含药物的同方配伍情况 , 也就是说 , 生脉散的起源 , 可能与药王孙思邈有关 。 因此 , 朱丹溪说 , 生脉散是孙真人所制 , 虽然在《千金方》里又找不到 , 但也不能一票否决 , 仍然值得深挖文献经典 。
对于生脉散的来源 , 除了朱丹溪所说的源自药王孙思邈之外 , 其实还另有乾坤 。 由于金元四大家的著作被广为研究 , 因此有医者在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里的清暑益气汤条下 , 发现了“生脉散”的方名和药物组成 ,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都把《内外伤辨惑论》作为生脉散的最早方源 。 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 赫然发现在易水学派创始人、李东垣的师父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中发现了“为生脉散”的正式记载 。 为什么会出现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 而很少有人去关注《医学启源》呢?最主要还是因为李东垣虽然是徒弟 , 但是名气却比师父大太多太多 。
所以 , 就目前的文献来看 , 比较中肯的说法是 , 生脉散的方名源自张元素 , 生脉散的方剂结构出自李东垣 , 生脉散的方剂完整出自吴鹤皋[2-3
。 在《医学启源》《内外伤辨惑论》《丹溪心法》《医学纲目》等著作中 , 并没有提及生脉散每味中药的具体用量 。 直到明代医学家吴昆(字鹤皋) , 第一次给生脉散这个方的三味中药加上了剂量 , 那么剂量是多少呢?人参、麦冬、五味子各等分 。 是不是感觉很无语 , 各等分 , 等于没说呀!实则不然 , 并不是所有的方剂的中药都能各等分的 。 因此 , 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 不仅如此 , 吴鹤皋还首次将生脉散的用途从专门治中暑的范畴 , 拓展到治疗元气亏虚或气阴两虚、肺虚咳喘等病症 , 尤其是一句“一补一清一敛 , 养生之道毕矣” , 更是振聋发聩 。
- 中药|一个“千古名方”,10味中药,巧治失眠、健忘、心悸、贫血等病
- 陈皮|积聚在体内的痰和瘀,一个方子排出去
- 医院|二阳疫情仍将持续,别太焦虑!研究:压力会增加长新冠风险
- 蔬菜|我一个月减了20斤,晚上除了蔬菜什么都不吃,健康高效实用
- 健脾|“湿气困脾,百病丛生”,一个良方,健脾、燥湿、和胃,湿去病除
- 抗癌|一个抗癌名方,改善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提高生存质量
- 小龙虾|一个中成药,横扫体内潜伏的恶寒
- |一个怪病:咽喉如有梅核堵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个良方可用
- 传染病|北京新冠发病数翻近4倍!专家详解为何“二阳”症状减轻
- 茯苓|一个减肥的方子,把湿气祛了,人就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