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预防:老龄化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认知障碍 , 俗称“老年痴呆” , 是一种无法治愈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 ,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 日常生活能力减退 , 还可能伴有精神疾病和运动功能障碍 , 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 现如今 , 每3秒钟 , 世界上就会新增1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 据统计 , 目前全中国约有1507万老年痴呆患者 。 更可怕的是 , 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2898万 。 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 , 是每个个体家庭的困境 。
认知障碍预防:老龄化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文章图片
不过 , 如果能尽早发现认知障碍的病情 , 在轻度认知障碍时就针对疾病开展干预 , 将有助于延缓或阻止疾病的发生与进展 。 近年来 ,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 认知障碍的控制和预防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
中国老年人痴呆症有多常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贾建平教授领衔的团队在《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论文 , 对中国60岁以上成人的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危险因素和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研究 。 这项横断面研究在2015年3月10日-2018年12月26日期间在12个省市中随机选择了96个地点 , 抽样纳入了46011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 受试者提供了包括生活方式、疾病史、用药情况、家族史等信息 , 并接受了专业神经心理学测试 。
数据表明 , 在中国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症和其他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都非常之高 。 在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 , 经年龄和性别调整的痴呆症患病率约为6.0% , 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3.9% , 血管性痴呆症的患病率为1.6% , 其他痴呆症患病率为0.5% 。 这就等于 , 在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 , 有1507万患有痴呆症 , 983万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 392万患有血管性痴呆症 , 132万患有其他类型痴呆症 。 中国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各不相同 , 中国北部、南部和西部的患病率分别是6.3%、4.7%和7.5% 。 轻度认知障碍的整体患病率约为15.5% , 这意味着中国有3877万患者 。
认知障碍预防:老龄化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文章图片
图1.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痴呆症患者数-以百万计(A)和患病率(B) 。 红色-所有痴呆症 , 蓝色-阿尔茨海默病 , 绿色-血管性痴呆症 , 紫色-其他痴呆症;以及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数和患病率(C)
认知障碍预防:老龄化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有着相似的风险因素 。 其中 ,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有:老年、性别(女性)和父母痴呆症病史因素 。 贾建平教授研究团队指出 , 衰老伴随着大脑的变化 , 包括萎缩(尤其是海马) , β淀粉样蛋白产生和降解的失衡 , 炎症的激活以及记忆相关区域神经元的衰退 。 而在所有年龄段中 , 女性的患病率都更高 , 这可能是由于更年期后雌激素和相关激素的减少以及良性大脑结构的差异 。 痴呆症家族史则会增加疾病的遗传易感性 。
认知障碍预防:老龄化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文章图片
图2.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 , 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因素
另外 , 贾建平教授研究组还列出了多达9项可改变风险因素:农村居民、受教育时间短、丧偶或离异或独自生活、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 。 针对农村地区成为危险因素的现象 , 研究团队表示 , 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的教育时间更短 , 同时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更弱 , 农村居民饮食更不健康、合并疾病发生率更高 , 也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 而婚姻状况与痴呆症的关联 , 则提示了沟通社交对认知的益处 。